
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突出,部分企业为获取资金忽视合规性,导致 “债务纠纷、法律处罚”。掌握 3 个合规要点,可安全开展债务融资。
选择合规融资渠道是首要前提。中小企业需避开 “高利贷、非法集资” 等违规渠道,优先选择 “银行贷款、政府扶持基金、合规供应链金融平台”。银行贷款需满足 “经营满 2 年、有稳定营收” 等条件,可通过 “纳税信用贷、知识产权质押贷” 等特色产品融资;政府扶持基金(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)利率低、期限长,适合长期项目;供应链金融平台需核查其是否有金融监管部门备案,避免接入无资质平台。某中小企业通过无资质平台融资,年利率高达 36%,还被收取 “服务费、保证金” 等额外费用,最终因无法偿债陷入危机。
规范融资文件签订与资金使用。融资时需仔细审核借款合同,重点关注 “利率、还款方式、违约责任”,避免 “隐性费用”(如 “砍头息”“违约金比例过高”);若为担保融资,需明确担保范围与责任,避免 “过度担保”。资金使用需严格按融资用途执行,如 “流动资金贷款” 不可用于 “固定资产投资、股权收购”,某企业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土地,被银行发现后要求提前还款,导致资金链断裂。同时,需留存融资相关文件(合同、转账凭证、还款记录),建立台账便于管理。
如实披露企业信息,避免虚假融资。融资时需向资金提供方如实提供 “财务报表、经营状况、债务情况”,不可伪造 “营收数据、资产证明”,否则构成 “骗取贷款罪”。某企业为获取银行贷款,伪造虚假订单合同与财务报表,贷款到期后无法偿还,被银行起诉,企业负责人还面临刑事处罚。若企业存在 “经营亏损、债务逾期” 等情况,可如实说明并提供 “改善计划”,部分资金提供方会基于企业潜力给予融资支持。